海关总署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我国变压器累计出口金额为297.11亿元,同比大增51.42%!
中国对亚洲、非洲、欧洲、北美的变压器出口金额分别为20.27亿元、4.76亿元、15.09亿元、2.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39%、28.03%、138.03%、下降4.35%。
如果将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会发现,自2021年以来,我国变压器出口金额已连续4年高增长。
我国家庭插座提供的是220V高压交流电,手机需要的则是5V、9V、12V等低压直流电。
这枚名为“高频微型变压器”的核心部件,被集成在充电器内部,默默守护着人们的用电安全。
简单地说,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电压转换器”和“电能搬运工”,是电力传输、分配与使用的核心设备。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风电、水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业实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提升。
与传统的火电发电系统相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系统要更多变压器,约为火力发电的1.5-3倍。
这主要是因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具有“分散化、不稳定、多电压转换”的特性,决定了从发电单元到并网的全链路,需要更加多分布式、多级次、定制化的变压器。
以百万千瓦级规模为例,火电机组通常配套1-2台主变压器,光伏电站仅分散式变压器数量就达数百台。
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的电气化进程较早,部分发达国家的电网面临老化的问题。
根据美国商务部2020年发布的报告,美国变压器的平均使用寿命已达到30-40年,远超25年的预期寿命。受电网强化和老化资产更换的推动,到2030年,美国对电力变压器的需求有望增长近50%。
国际能源行业分析机构“联合市场”公司发布的最新预测显示,到2031年,全球变压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030亿美元,较2021年的586亿美元翻番,从2021年至2031年的近10年复合增长率达6.1%。
人工智能与电动汽车的快速扩展,将导致世界在2025年面临电力和变压器的供应危机。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为1730万辆,较2023年增长约25%。
电动车本质上就是“带着轮子的巨型电子设备”,动力系统、充电系统、辅助系统等多个方面都依赖电力转换和电压调节,需要大量的变压器来实现这些功能。
AI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巨大,随着算力需求的增长,未来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很可能呈指数级增长。
CPU和GPU的运行需要用到不少降压变压器,以满足低电压高电流的用电需求。
美国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实验室2024年上半年发布报告指出,到2050年,配电变压器供应量应较2021年提升160%至260%,才能满足美国的居民、商用、工业和交通能源需求。
作为全球最大的变压器制造商,日立能源发布公告警示,当前变压器行业已面临“产能不堪重负”的困境,电网设备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而行业现有产能根本没办法匹配这一需求增速,这种供需错配或将导致全世界内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被迫延期。
全球研究和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指出,全球变压器交货周期也持续上升,目前平均交货周期在115—130周,超过2年。细分品类方面,大型变压器交货周期上升至120—210周,即2.3—4年,而此前交货周期为30—60周。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全球变压器均价上涨60%以上,个别品类甚至超过80%。
2025年2月,伊顿宣布将投资3.4亿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琼斯维尔打造一座全新的三相变压器制造工厂。
同月,施耐德电气基础设施有限公司宣布投资1.36亿印度卢比(157万美元),扩大位于印度巴罗达的变压器制造能力。
变压器生产涉及铁芯加工、线圈绕制、整体装配等多道复杂工序,产能从规划、建设到正式落地需1年至2年周期,短期内难以快速释放。
特别是,美国禁止使用中国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后,本土供应链未能跟上需求,导致全美变压器缺口高达30%。
社交媒体上,网友问及“特斯拉真要开始自己做变压器了”时,马斯克明确给出肯定的答复
今年9月,特斯拉宣布推出两款储能系统新品——Megapack 3与Megablock,已将自研变压器集成到储能系统中。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变压器制造基地,2023年产量占全球60%以上,出口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特变电工、中国西电、保变电气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连续多年跻身全球变压器制造商前十强。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5年,中国每年出口的变压器都在30亿个左右,数量之庞大,可见一斑。
中国拥有全球唯一“从矿物到整机”全链自主、规模最大、最快响应、最低成本的变压器供应链体系。
变压器制造业上游主要为相关原材料,包括取向硅钢、铜导线、绝缘纸板等,而中国恰恰是最大的铜、钢铁原料生产国。
一个案例是,今年8月,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在广州500千伏增城变电站成功投运。
这是目前全球运行电压等级最高的植物油变压器,填补了500千伏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实用化领域的国际空白。